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6 21:29:3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划准节奏,揣摩文言文诵读技巧。

2、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

3、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关于人才造就的观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2、抢记和作者有关的文体常识。 (课件孟子图片和旁解)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忧患能激人奋进,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让人委靡死亡)

四、闯关

第一关 朗诵

1、先扫除字音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quan )亩

傅说(yue )

胶鬲( ge )

孙叔敖( ao )

拂乱( fu )

曾 益(zeng)

拂士( bi )

舜 (shun)

百里奚( xi )

2、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拿出笔,勾画出文章的节奏,重音

(课件出示标节奏的段落)

(2)请同学们对照课件上的节奏,重音,酝酿一下感情,自己再自由大声朗读。然后我请个别同学朗读。

(3)全班齐读。

第二关 理解文意

1、这关我们的任务是第一,二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段,对照课下,找出不懂或者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字词,男女生互相发问。

老师把几个重点字词整理出来了。(出示课件)

发:起,被任用。

举:推举,被起用。

士:狱官

市:市场

任:担子,责任。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使.... 穷困缺乏

动:使......惊动心

忍:使.......坚韧

行拂乱:使......受到阻挠

曾:通“增”,增加

2、译这两段(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大家翻译市,不求十分准确,只求大致理解)

第三关 探究内容

分组齐读课文第一、二段。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3、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4、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要经历那些磨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些?

请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第四关(与作者对话)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对此,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能举例最好)

五、总结

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六、延伸作业:

收集有关孟子或人才造就的名言警句

板书: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题解:忧患能激人奋进,使人生存发展,

安逸享乐会让人委靡死亡。

1、列举6个历史人物的实例。

2、阐述经受的磨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二、引导学生能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学习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训练,这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加以巩固,也可以检测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效果,更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时刻知道自己对于课文及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好经常加以复习巩固。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真正地看懂中考链接中的课外文言文

二、难点:能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所学的知识

很多同学一看到课外文言文就头疼了,连看也不看就说不会做,其实只要用心去看,想想学过的方法和文言实词,也许并不难,所以要让学生真正用心地去学习课外文言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过程:

一、基础巩固:

让学生当堂完成,以闭卷的形式,再左右交换批改。

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应该是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所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是检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批改他人的练习,不仅是加深了印象,也可以让部分学生产生危机感,以致于加紧复习,提高学习意识。

二、能力提高:

请同学自告奋勇地回答,其他同学纠正,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要注意团队合作精神,争取杜绝彼此的轻视,嘲笑,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鼓励学生要敢干创新,勇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意见。

三、中考链接:

请学生齐读全文。让一位学生翻译全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对翻译不好的地方加添改。然后让学生自己挑题目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对文章再次熟悉之后让学生翻译,可能有一定的帮助。因为是课外文言文,学生的翻译并不一定会十全十美,所以更要鼓励学生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添改,不仅发挥学生间互助的作用,而且可以让添改的学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挑题目回答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好让学生对于枯燥的练习讲解有一定的兴趣可言。

四、作业

1、订正

2、预习《卖油翁》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在课上时作好相应的记录,课后再认真订正,也是对课上所课的内容加以巩固的一次机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4、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此处隐藏4807个字……>

四、课堂小结

现实社会竞争的残酷性注定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于安乐中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是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如果能将劣势化为优势,以忧患为起点走向成功,那将是一种阅历,一份财富,更令人佩服!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经得起生活中的种种考验,在以后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课后回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懂得文章大意。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远距我们现在大约二千五百年前,出现了一个历史文化转变的伟大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都有几百年之久,孔子在春秋时期,孟子却到了战国时期了。

战国时期,孟子始终为人伦正义,为传统文化和道德政治奔走呼号,他继承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道德政治的哲学观念,他的思想也和孔子的思想一样,流传到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孟子的一篇历代传诵的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先来讲一个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非常讨厌孟子,他认为称孟子为“亚圣”,把他的牌位供在圣庙里,实在不配,因此取消孟子配享圣庙之位。晚年他的阅历多了,读到《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节,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认为孟子果然不失为圣人,是亚圣,于是又恢复了孟子配享圣庙之位。(出示孟子的画像)

(二)诵读活动

1、教师范读课文。

活动策略:

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

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学生认读

下列词句

畎亩傅说胶鬲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曾益其所不能

(四)读文欣赏

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了解有关人物及其故事。

学生活动要求:

请学生小结第1段所列举人物的最显著的共同点。

2、拓展故事。

讲一讲百里奚的故事。

百里奚是一个我们只知道他姓百里、连名字都没有的奴隶。奚,不是他的名字,它是一个象形字,字的上部是一只手,中部是一条绳索,系在手上,字的下部是一个人,合起来这个字就是指一个失去了自由的人,即奴隶。

百里奚,原是虞国的大臣,可虞君昏庸,没重用他。虞国被晋国灭亡后,他成了俘虏。晋君又把他送给秦穆公的夫人做侍从。百里奚从秦国出逃,可是才逃出国境就被楚国人抓住。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是有才能的人,就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这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秦穆公和他谈了三天三夜,对百里奚更了解了,于是把朝廷重任交给他。

3、背诵第1段。

学生活动策略:

先试背,再齐背,还要请学生有感情地背。

4、小结第1段。

用排比句列举事实,颇有气势。所列举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5、请学生自读第2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

自读要求:

注意句子内部的停顿,读出句子整齐的节奏、韵味。

6、请学生明确字、词的含义。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故,因此,所以。于,给。是,这样的。也,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停顿。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各句均解释为“他”。苦,是一种特殊用法,翻译为“使……苦”,这叫使动用法。劳、饿、空乏、拂乱、动、忍,均是使动用法。

7、背诵第2段。

学生活动策略:

先试背,体会句式规律,再齐背,还请学生有感情地背。

8、齐背1、2两段。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1、搜集第1段中列举人物的材料,阅读并选取一个故事讲述。

2、背默1、2段,记住词语的特殊用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9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 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3、 弄清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4、 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本文的中心和结构。

1、中心:论述……的道理。

2、 结构:

第1、2段:举例论证人材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

第3段:从正反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好处,说明人处逆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

第4段:提出论点。

三、 指导阅读。

1、第1段.

(1)释词。

重点古今异义词:发,举,筑,士。

(2)这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列举事例有什么作用?(作论据,以便议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2、第2段. (1)释词。

故,降,于,是,苦,劳,饿,空乏,行,拂,乱,丑,性,益。

(2)这段内容是什么?

(说明一个人要增长才干,有所作为,必先在思想、生活、行为讲方面经受住磨练。)

(3)本段与上段有什么联系?

(是由第1段事例推断归纳出的结论,反过来也证明了上段的事例。)

3、第3段.

(1)释词:4个“于”,2个“则”,恒,过,困,衡虑,作,声,征。色,发,喻,入,法家。

(2)这一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4、第4段. (1)句子翻译。

(2)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本文主旨所在。)

5、本文的论证方法。(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

6、本文写作特点。 (正反对比论证,排比手法。)

四、 总结。

五、作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