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说课稿

时间:2024-04-22 08:47:32
荷塘月色说课稿12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1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塘月色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荷塘月色》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事实上是学生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抒情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荷塘互相映衬的美丽图景。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也是历年来高中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这篇文章,我紧紧扣住单元学习重点,即“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设计了三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是整体感知,理清线索;第二课时是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美;第三课时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内心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本文写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读课文理解作者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学习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知识目标:本文构思巧妙。写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语言优美,恰当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学习本文体会本文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判断什么是通感,体会本文比喻的妙处所在。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4-5段赏析,欣赏荷塘月色的幽美,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2)理解作者在动荡的年头彷徨于苦闷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2.教学难点:

(1)作者之所以有“颇不宁静”心情的原因。

(2)作者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四、说教法:

本文属于散文鉴赏单元,侧重教会学生鉴赏的方法。所谓鉴赏,马克思曾解释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教师应用恰当的教法挖掘、唤醒、鼓舞学生领悟文章的美,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心中景、意中画,使鉴赏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朗读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职业中专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知识领悟力也较低,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中专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本文语言优美,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1、情感体会法有感情朗读,只有体会感情,才能充分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也只有充分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才说明已充分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感情朗读中的“感情体会”和“感情朗读”的双重功能。

2、自我体验法汉语言具有模糊性特点,有些语句由于生活阅历、理解水平、认识能力的不同,因而对语义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也存在差异。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自我把握学法的能力。

3、披文入情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采用多媒体展示历代文人笔下有关荷花与月色的诗句(例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荷花,说到荷花,我们还会想起宋朝文学家周敦颐笔下的“爱莲”,想起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朴实无华的风姿,还有那顺乎自然的美姿。而描写月色的诗句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缠绵的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配插图伴随民族轻音乐,如《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以此来营造氛围,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听觉上的触动,用美的感染法让他们初步欣赏美、感知美。(此处充分利用多媒体声画结合特点,营造唯美的氛围,给学生以感染力)。

第一环节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文句,借助工具书解释词义(完善预习笔记)。(2)标出段落序号,找出文章哪些部分写景,哪些部分写情。(3)小组讨论一下,把握课文内容,并简要复述课文。(4)找出你喜欢的抒情句子,好好品味,想象文章是怎样的一种抒情格调。在其中教师要注意只是大概把握,要把握得准确,但对有创意的见解要给以鼓励。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层理解课文更有帮助。依据教师的自读要求,阅读文章。自读后回答明确。

第二环节

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4-5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首先范读。播放范读录音,示范中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感受的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其次赏析4-5段,品味语言妙处,体会景物特点。对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赏析式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1、课文第4小节写了什么?作者怎样写的?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补充:

写了月下荷塘(逐步展示课件内容)

静态:叶:田田、亭亭

花:零星点缀

微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

风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形象

过如明珠--洁白

处如星星--绿叶白花色彩

如美人--纤尘不染

动态:花:花香,如歌声

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

2、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

学生回答:写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1)正面:以流水作比

(2)通过雾:薄薄的青雾

(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3、讨论第6节

学生根据上面的分析思路,自己试着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

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1)四面的树(照应第 ……此处隐藏28649个字……p>以下所启发引导的地方,在备课之时皆已储存,到了课上就要随机使用。这些问题有学生未发现的,有已发现而仍用心不细的,可从不同角度发问:从揣摩语言角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情感的角度点拨,渗透德育教育。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思考:1.4—6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理解作者情感)2。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结合时代背景思考)3。文章引用《西洲曲》中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这一过程也主要是学生在活动,我运用控制论的定向控制原理,使学生始终围绕着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来发言,展开讨论。最后以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

(五)拓展迁移

语文学习源自教材,但不可局限于教材,应当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独立思考精神的引导。借助刚才提到的三个思考题,给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给学生深层次的阅读和思考提供建议或意见。譬如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我应当告诉学生可以参考阅读朱自清的《哪里走》、《一封信》、钱理群的《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孙绍振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等文章来解释“不平静”的原因。这样一来,语文课为学生课外阅读也提供了建议与方向,对提高学生语文基本功与语文修养都是有好处的。

教学过程的最后两个环节是小结全文,布置作业:根据学情分层设计了三道题:1。 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总结; 2。 写一篇描写校园景物的短文; 3。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绘出文中的“月色荷塘图”并制成板报,课后对完成情况进行评比,让学生分享合作地快乐。学生理解探索问题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设计分理解——鉴赏——评价——创造四个层次,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道题在课上完成,学生回答后,我进行课堂小结,至此第二学时结束。最后,我把本次课的教学思路进行小结。

五、小结

过去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听得累,教师教得更累,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单纯的接受教师灌输的一切。这次在教学设计时,我尽可能考虑技校学生的求知特点和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来做。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教师地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巧妙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这样学生就张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自由地翱遨。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评委!

荷塘月色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荷塘月色》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第一册第1单元的第1篇课文。本册书现代文阅读共三个单元,每单元不分文体组织课文,但围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它是阅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基础。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通感等修辞。传统语文数学仅把课文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本课的学习重点我拟定于领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散文的教学和其它文章不同,用传统的分析法教学会破坏文章整体韵味和优美的意境,所以我打算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为鉴赏课,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本文作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语言方面有许多值得鉴赏的地方,因文章不长也适合鉴赏。

从学生角度分析,传统的分析法重分析较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束傅,久而久之,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其次,这阶段的学生从初中毕业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具有散文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能够鉴赏。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通过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能力目标:

(1)培养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促使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说课时

依照目标分为两课时。

第1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第2课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五、说准备

1、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2、准备好多媒体电脑,投影及相关软件。

六、说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不同的写荷的诗句和画面(有日下荷花,雨中荷花,月下荷花,作者借景抒发的喜悦和哀伤,引出朱自清的《荷》)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采用多媒体形式导入新课,能够直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处于愉悦的状态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看配套的画面听配乐朗读、思考。

(1)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并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2)从哪些语句中还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情绪?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

1、创设情境

2、在散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借助文章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处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四)分小组讨论,限时作答

设计此环节目的:调动学生参与,完成知识目标。

(五)对于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根据你的学识阅历,或许你会有新的见解,把你的见解写下来(100—150字)然后讨论—辩论。

通过质疑这种形式,不仅能澄清文中一些模糊的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景来表述这种情?

2、画一幅《荷塘月色图》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上节课内容,出示目标

(二)投影学生习作《荷》

分析图画和文中描写的区别及产生区别的原因。

设计:鼓励学生在画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形象经过文学到图画的转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三)分析区别及原因

(1)“画中景”和“文中景”

(2)图较直观,文多含蓄(文中有一些精美传神的语句)

(3)人的学识,生活经历

(四)速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的精美传神的语句,说出你认为的理由及在文中的作用,

(五)分类汇总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动词、叠词、通句。

教师示范分析一种,其余学生分组操作、交流。

(六)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特定时辰,如朝霞中、烈日中、秋雨中某处事物投入真情实感,学习朱自清的遣词用句,写短文一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