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后感

时间:2024-04-23 19:22:36
渴望读后感

渴望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渴望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渴望读后感1

樱花飘落的速度大概是每秒五厘米。

贵树和明里在小学交换的知识,成了一种融入身体的记忆的索引。

电影中没有交代的是两个默契的人都有的举动,那积攒8页被烈风带走的情书,和那随身携带的信纸写下的纯真情愫。关于这个故事更多的给我的感觉是两个缺少归属感的人在相识相知后从对方那里找到了认同、支持与依靠,并渐渐变为相互间的倾慕。其中命运般的错过与意外难免让人唏嘘。

以贵树的视角介绍了他与明里小学,中学时候的回忆。好不容易从对方那里找到了依靠的两人,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未能上同一所初中。步入初中,他们之间的情感并未因为异地而减弱,反而在努力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中,愈发的挡不住对对方思念和情愫,并终于在贵树将要再次转学的时候达到高潮——贵树决定去见明里并表明他的情愫,还为此写下了8页的人生第一封情书。漫长的路途,班车延时、中途停车的煎熬。而另一边的明里也在候车室中写下了她的纯真感情。两个人都怀有相同的感情,但谁也没有真正的迈出那一步。

从初中开始暗恋转学而来的贵树的花苗在高三的时候被冲浪,升学意向,和暗恋贵树而困扰。按花苗的话来说,她连明天的事都不清楚,这些事儿让她处于迷茫之中。其实,贵树又何其不是花苗呢?

贵树大学和工作后的几次失败的恋爱,让人从中感到只是那种有缘无份的遗憾和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还有逃出过去的.枷锁和一种面向崭新生活的积极态度。当小说结尾写到电车通过之后,她还会在那里吗?——在或不在都无所谓了,如果她就是那个人的话,能和她这样相遇已经是很大的奇迹了。

感到最多的还是对贵树摆脱这种内心的困惑和真正走向成熟的欣慰。在书最后,贵树对自己每次都伤害了出现在自己记忆中的女孩感到十分的无助,以至于到后面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给自己喜欢的女生真正的幸福。他其实一直锁住了他的心,用花苗的话来说,他的目光一直望着前方,而他把他的心一直留存于十几年之前的那个樱花树下。准确的说他还是没有摆脱儿时不断搬家带来的那种孤寂和渴望陪伴的感觉。虽然他的身体已经能够很快的去适应每次搬家带来的环境变化,但他的心一直没有跟上身体的脚步,以至于在文中后面写到“他迫切想要的,就是那么一句话而已,他所追求的东西不多,仅仅就是一句话而已,在很久以前的那天,有个女孩对自己说过的这句话。——贵树君,你一定没问题的。”

小说的最后一句话,等这列电车开过之后就继续向前走吧,他在心里这样做出决定。我始终觉得贵树是一个心理变化更迟缓的人,明里和花苗最后都放下了不能在一起的遗憾,即使她们对于贵树的喜欢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她们却没有被过去所羁绊。贵树回忆的花苗到机场送贵树时,一直在哭泣,但分别的时候她还是笑了,他想,或许那个时候,花苗已经变得比自己更成熟更坚强了吧。我想其实贵树一直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不过他一直还是放不下,被过去困扰着。

渴望读后感2

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渴望生活. 梵高传》,我惊呆了!原来人生还可以这么过,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我从未见过更别说体会过梵高的这样的人生经历。我有很多的疑问,虽然永远无从得知真相,但我还是抑制不住的想,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得到平复。

这样的梵高拥有这样的人生,虽然不算传奇,但是也是极少人所能体验得到的,他的坚持不懈,一颗热爱生活的、热爱绘画的心,犹如他的画作,永远值得人敬佩。在他屡次遭受到周围打击后,他没有放弃生活、放弃自己,他选择了作为一个当时最不受欢迎的冷门传道士,专为穷人传播福音的传道士。梵高是个好心肠的人,是设身处地想要帮助穷苦人民的人,所以当他开始决心作画的时候,决大多数时间里,他的模特都是那些辛勤劳作的人民,以及在后来选妻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妻子和他一起帮助穷人的'场景,而非其他。

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当他决定留下帮助那些“黑下巴”(当时的煤矿工人被称为黑下巴),他自己却被“上帝”抛弃了,无论他怎么努力最后还是发现无法从根本上帮助那些穷人改变现有的生活状况,最后在兄弟的劝说下,被带回家,并且在兄弟的精神鼓励以及经济支持下开始了一心创作,然而在创作的道路中所受到的挫折真的是数不胜数……如果,没有他兄弟的坚定支持和他自己不放弃的精神,那么,就没有然后了。我看到这里时候我就在想,自古伟人多磨难!但是他的磨难是不是太多了,多的有些过分了。在爱情上,他从未称心过,虽然最后娶妻了,但更多的是为了帮助那名女子脱离生活困境,并帮助抚养了不是自己亲生的小孩,从未有过怨言;在家里,因为职业的关系而不被父母理解;在绘画中,总是被嘲笑、打击及质疑,从未卖出去过一幅画,这是个多么不幸的人!我在想,如果这么多的不幸加在我身上,我该有多奔溃,肯定不会再坚持下去了,然而梵高没有放弃!这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即便是在后来精神出了问题,生病的时候也没有放弃画画,他在病房里,透过病房的窗户观看外面夜晚的星空,做了很多关于星空的画作,每一幅作品里都充满里丰富情感及很多很多想说不能说的话语,见者心动闻者悲伤(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梵高的伟大不是他的作品天价,而是他坚持创作的过程,梵高令人敬佩的地方不是他越来越好的作品,而是在那种环境下,他还能保持一颗炽热的心,画出充满柔情的画,他的代表作《向日葵》众所周知,此书中并没有提到他在创作这幅画的背景,但是我猜想是他最后离开伦敦后所画。我唯一想不明白的是,他到底为什么割了自己的耳朵,单单是因为跟好友吵了一架?我觉得不是,我猜想是他已经到了奔溃的边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他需要发泄……

我惊叹梵高的人生经历,我敬佩梵高的毅力,可我更心疼梵高所经受的苦难,但同时也是这样的苦难造就了他的宏伟巨作,如果梵高还在,如果人生可以选择,我想问问梵高,还会选择这样的人生吗?

渴望读后感3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关于苦难。初读《渴望苦难》,我笑了,是嘲笑,心里暗骂他是神经病、受虐狂。谁都是希望幸福快乐的,不是么?

然而,细读下去,我渐渐领悟到了那种渴望苦难的心境。我又笑了,是嘲笑,也是欣慰的笑。嘲笑自己的无知、肤浅,欣赏作者身上那股奇异的思潮,不由深深折服,有一种想见他一面的冲动。

回忆那些走过的日子,总是在抱怨命运,总以为自己是被晒在阳光下的鱼儿,无法呼吸。有太多的无奈、坎坷,我都只是一笑置之。也曾抗争过,但终究只是徒劳。就像是被牢牢黏在网上的小虫,挣脱不了被蜘蛛吞噬的厄运,当挣脱耗尽了全部的精力时,只能带着末日的`微笑等待死亡。

我从来都唾弃苦难,希望将自己锁在一个只有幸福的世界中,不再受伤。一直以来,心里渐渐萌生了一股恨意,恨生活如此残忍,恨社会如此冷漠,恨命运如此强悍。

看完文章之后,我豁然开朗。为什么我要和自己过不去呢?恨、怨、甚至哭泣,这些都只能让自己难受。而,我,是可以选择不去埋怨的,不是么?

或许是有许多的不幸,不幸的必须每星期去医院,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早在7年前破碎的家庭,不幸的失去了曾经那么那么疼爱我的亲人,不幸的见到种种冷漠、自私、对金钱的欲望,不幸的在幼儿园被最“敬爱”的老师冤枉,不幸的余生都得带着个”好朋友”生活。可是,在写下这些的时候,我并没有隐隐作痛,并没有泪如泉涌,我很清楚,自己嘴角上扬45度。这些,算什么!?

我越来越明白,幸福快乐是什么。是对苦难的感谢,是在苦难中成长、成熟。

苦难赋予了我们坚强、勇敢。若不是苦难的磨炼,怎有梅香扑鼻?若不是曾经摔倒过,怎知道疼痛过后的倔强?若不是狂风暴雨,怎么会有屹立不倒的参天大树?苦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对苦难的勇气。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感谢上天的厚爱,因为上帝的殊爱而赐予我们苦难。

苦难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是骡是马,拿出来溜溜。正是苦难给的挑战,照出真实的自我。是懦夫还是勇士,一试便知。只有清楚的认识自己,才能去创造可能。就算青蛙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自由翱翔天际,不是么?

苦难让我们活得更自信,更有活力,更精彩。当我们抱怨苦难的时候,生活就变得灰白了。然而,当我们学会感谢苦难的时候,我们找到了生活的真谛,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过得开心!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还能保持微笑。”这,不正是我们再伤心中学会的吗?感谢苦难,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层次,更有质量。

在这里,我代表所有的人,郑重向苦难致谢。感谢苦难让我们成长,更好的成长。

《渴望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